《西江月·井冈山》
毛泽东
山下旌旗在望,山头鼓角相闻。 敌军围困万千重,我自岿然不动。 早已森严壁垒,更加众志成城。 黄洋界上炮声隆,报道敌军宵遁。
逐句解说 「山下旌旗在望,山头鼓角相闻」 描写井冈山战地景象:山下红旗招展,山头军号嘹亮。 “旌旗”“鼓角”象征红军严整的部署和昂扬士气,展现军民协同作战的场面。 「敌军围困万千重,我自岿然不动」 写敌我态势:尽管敌军重重包围,红军却如磐石般屹立不倒。 “岿然不动”凸显红军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战略自信。 「早已森严壁垒,更加众志成城」 前句指军事准备充分(工事坚固),后句强调精神团结(军民一心)。 体现“人民战争”思想:物质防御与精神信念的双重巩固。 「黄洋界上炮声隆,报道敌军宵遁」 黄洋界战役中,红军以少胜多,仅一发炮弹命中敌军指挥部,迫使敌人溃逃。 “宵遁”(连夜逃跑)以讽刺笔触刻画敌军的狼狈,反衬红军胜绩。 历史背景与主题 黄洋界保卫战(1928年8月):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,依托险要地形和群众支持,击溃国民党军四个团进攻,保卫了井冈山根据地。 词作通过对比手法(敌众我寡vs.我强敌弱),赞颂红军“以少胜多”的军事智慧和不屈精神,强调“群众路线”是革命胜利的根本。 艺术特色 意象对比: “旌旗”“鼓角”的生动画面与“敌军宵遁”的滑稽结局形成反差。 语言力度: “岿然不动”“众志成城”等成语强化革命坚定性,口语化表达(如“报道”)增添现场感。 革命浪漫主义: 在残酷战争中注入乐观豪情,展现毛泽东诗词特有的理想主义气质。 此词不仅是井冈山斗争的诗意记录,更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象征,至今传诵不衰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