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基本格式(以柳永《满江红·暮雨初收》为正体,也是岳飞词所用的体式) 词牌类型: 双调(分上、下两片) 字数: 全词共93字。 押韵:
押仄声韵(通常用入声韵,更能体现其激越悲壮的气势,如岳飞词押“歇”、“烈”、“月”、“切”、“雪”、“灭”、“缺”、“血”、“阙”等入声字)。也有押上声、去声韵的,但入声韵最为典型。 上片: 四仄韵(第4、8、11、15句末字押韵)。 下片: 五仄韵(第2、5、8、11、14句末字押韵)。也有下片首句入韵的变体。
句式结构:
上片(前段): 共8句,47字。
下片(后段): 共10句,46字。
关键特征:
二、平仄格律(正体示例) 说明: “-” 表示平声(阴平、阳平) “|” 表示仄声(上声、去声、入声) “+” 表示可平可仄(一般标注在关键位置) 加粗字为韵脚。
上片(前段): 下片(后段): 三、重要变体与注意事项 姜夔体: 姜夔的《满江红·仙姥来时》是另一著名变体,主要区别在下片开头:
下片:3(句) - 5(句) - 4(句) - 4(句) - 4(句) - 7(句) - 7(句) - 3(逗) - 3(句) - 4(句) 例:仙姥来时,正一望、千顷翠澜。旌旗共、乱云俱下,依约前山... 这种体式下片首句为三字句(不入韵),第二句变为“上三下五”结构(“正一望、千顷翠澜”)。
平韵体: 极其罕见,如姜夔的《满江红·满江红旧调用仄韵》,全词押平声韵。但这非常特殊,不是主流。 对仗的灵活性: 虽然上片五六句、下片三四句、下片七八句通常要求对仗,但在实际创作中,尤其是一些变体或名家作品中,对仗的工整程度和是否绝对要求存在一定灵活性。但遵循这些对仗点能更好地体现词牌的力度和节奏感。 用韵: 虽然入声韵最能体现词牌特色,但用上声或去声韵也是符合格律的。
总结要点: 93字,双调。 押仄声韵(尤以入声为佳),上片4韵,下片5韵(或首句入韵则6韵)。 句式中有多处“三字逗”(上三下四、上三下五),是重要节奏点。 关键对仗位置:上片五六句(七言),下片三四句(四言扇对),下片七八句(七言)。 声情激越豪壮。
示例(岳飞《满江红·写怀》对照格律): [backcolor=var(--ds-md-code-block-banner-wrap-background-color)][color=var(--dsr-text-2)]text
[color=var(--dsr-icon-fg-1)][color=var(--button-text-color)][backcolor=var(--ds-button-color)][color=var(--button-icon-color)]
复制
[color=var(--button-text-color)][backcolor=var(--ds-button-color)][color=var(--button-icon-color)]
下载
上片:怒发冲冠 ( | | - - ),凭栏处、潇潇雨歇 ( - - |、- - | | ) **韵【歇】**抬望眼 ( - | | ),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 ( | - - |, | - - | ) **韵【烈】***(注:“壮怀激烈”处标准格律应为七字句结尾,岳飞词此处实为“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”两个四字句,是变格)*三十功名尘与土 ( - | - - - | | ),八千里路云和月 ( | - | | - - | ) **韵【月】**莫等闲、白了少年头 ( | | -、 | | | - - ),空悲切 ( - - | ) **韵【切】**下片:靖康耻 ( | - | ), **(首句可入韵【耻】)**犹未雪 ( - | | ) **韵【雪】**臣子恨 ( - | | ),何时灭 ( - - | ) **韵【灭】**驾长车 ( | - - ),踏破贺兰山缺 ( | | | - - | ) **韵【缺】**壮志饥餐胡虏肉 ( | | - - - | | ),笑谈渴饮匈奴血 ( | - | | - - | ) **韵【血】**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 ( | - -、- | | - - ),朝天阙 ( - - | ) **韵【阙】**
学习《满江红》的格律,最好结合岳飞、柳永、苏轼、辛弃疾、张元干等名家的作品进行反复诵读和体会,感受其磅礴的气势和铿锵的节奏。
|